所在位置: 学院首页 > 学院新闻 > 正文
太原理工大学《写作与沟通》课面向本科一年级同学开课
发布时间:2021-03-16

2020-2021学年春季学期的第一周,太原理工大学《写作与沟通》课程全面开课,由文法学院负责,来自15个学院的45位老师为59个班级授课,与来自18个学院的6708名2020级学生共同拉开了我校《写作与沟通》课程的序幕。

我校的《写作与沟通》课程使用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(含一个克隆班),线上使用清华大学的雨课堂学堂云在线平台,慕课由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提供,线下由我校老师担任任课老师并设定70个主题开展教学与实践。“人工智能”“孝的美德与义务”“建筑结构与表皮”“钻石的价值”“绿色能源”“新能源与环境”“社会热点与文化”“《史记》中的人物”“网络热词”“文化多元阻碍了人类团结?” “催化与催化剂”……围绕着这些主题,授课教师将教学创新理念全面融入课程,引导同学们多维度地关注社会,通过高强度的阅读,展开讨论学习,撰写学理性文章,培养同学们的批判性思维、逻辑性思维、创新性思维。

为了开好这门课,教务部与文法学院的老师们从上个学期便开始准备,专程赴京向清华大学“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”取经学习,探讨交流。并于校内招募教师,召开有教务部冀巨海副部长、杨阳老师等,文法学院李永福院长、杨国佐副院长等多部门领导与教师共同参加的教研会议。在课程负责人王馨蔓老师的组织下,于开课前两个月对《写作与沟通》的任课老师们进行了培训,并组织了集体备课等工作。3月6日,文法学院正式成立了“写作与沟通教研组”,目前已有桑莉君、高洁、樊荣、吴艳霞、李炜等五位来自五个学院且有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担任教研组长。

本学期的《写作与沟通》课程为通识必修课,2个学分,课时量为32+10,即线上慕课32个学时,线下课10个学时。以写作是思维的外化为指导思想,指导同学们在合理、有效、科学的学习中,完成3000字、5000字两篇学理性文章的撰写与修改任务,掌握写作与沟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,能写、会写、能沟通、会沟通。鉴于目前的班级多为4个班合班,班容量大,为保障课程要求和标准的统一,教研组不仅制定了统一的教学大纲、成绩权重比例,还提出了开展定期集中备课、教学研讨的要求。课程主题需通过公开公示环节才能开展教学,学生的作文评价方式采用统一标准与师评、自评、个人互评、小组互评等多样评价形式相结合。

未来,太原理工大学的《写作与沟通》课程还将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,采用分学期授课教学,逐渐变清华慕课线上与我校线下结合为融克隆班、线上线下、全线下教学等多种模式为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。这门课程对我校的通识教育具有战略性意义,必将在建设双一流高校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。

版权所有 © 太原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      晋公网安备14010902001607号